印度空军即将在9月退役最后两个中队的米格-21,这标志着这款苏联时代的传奇战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36架老旧的“飞行棺材”终于要告别蓝天,取而代之的是印度自主研发的光辉 Mk-1A战斗机。
表面上看,这是印度国防自主化的里程碑,但细究之下,这场换装更像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豪赌——赌的是印度航空工业的交付能力,赌的是未来十年南亚天空的力量平衡,甚至赌的是新德里能否摆脱对外国军购的长期依赖。
(图1)
米格-21(图1)的退役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。这款战机在印巴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,但近年来因高事故率饱受诟病,甚至被飞行员称为“铝制棺材”。
然而,它的退役并非单纯的装备更新,而是暴露了印度空军一个更严峻的问题:战机中队数量从法定的42个骤减至29个,战力缺口高达30%。光辉 Mk-1A被寄予厚望,印度空军计划采购180架,加上现有的Su-30MKI机队,试图在2030年前重建一支以国产装备为主力的现代化空军。
展开剩余67%但问题在于,这个“印度制造”的梦想,正被现实中的拖延症和技术短板一点点啃噬。
印度斯坦航空公司(HAL)的拖延已成顽疾。原定2024年3月交付的首批光辉 Mk-1A,至今仍未见踪影,而通用电气的发动机供应已经迟到了两年。
更讽刺的是,当印度还在为4.5代机的交付焦头烂额时,中美已开始竞逐第六代隐身战机,甚至连巴基斯坦都可能获得中国的歼-35。时间表一拖再拖,让光辉 Mk-2还未首飞就面临“出生即落后”的尴尬。
(图2)
有专家直言,与其砸钱造200架“过时货”,不如集中资源押注第五代AMCA项目。但印度空军显然不敢冒这个险——若放弃光辉(图2),战力真空谁来填补?
性能争议同样不容忽视。光辉的紧凑设计确实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,但也牺牲了燃油容量和电子设备空间。一位匿名印度空军飞行员坦言,它连美国的F-16都比不过,更别说对抗中国的歼-10C。
更何况,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纯的“狗斗”,电子战、数据链和网络化作战才是决胜关键,而光辉的小身板能否兼容这些高端配置,仍是个巨大问号。HAL信誓旦旦的“模块化升级”承诺,在过去的拖延记录面前,显得格外苍白。
当然,这场豪赌也有其战略逻辑。印度不可能永远依赖俄罗斯的Su-30或法国的“阵风”,国防自主化是必由之路。光辉项目若能成功,不仅能提振“印度制造”的声誉,还能为更先进的AMCA积累经验。
(图3)
但风险在于,如果HAL继续跳票,印度空军可能被迫在战力真空期高价紧急采购外国战机,形成恶性循环。更严峻的是,中国空军正在快速现代化,巴基斯坦也可能借歼-35(图3)实现代际跨越,留给新德里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。
米格-21的退役,表面上是一个时代的终结,实则揭开了印度空军更复杂的困境:在自主雄心与现实短板之间,在短期需求与长期规划之间,新德里必须做出艰难抉择。
光辉的成败,不仅关乎几十亿美元的投资,更将决定未来南亚制空权的归属。印度能否打破“拖延—落后—外购”的魔咒,未来五年将是关键考验。
发布于:山西省通盈策略-股票加杠杆公司-股票正规配资-a股怎么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